城市上链在数字城市建设中,政务、金融和经济民生都对政府机构之间、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等信息交互的及时性、真实性、隐私性、智能性和可扩展性有更高的 要求,是区块链最主要的应用场景。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文|吕雯未来,区块链将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基础技术一样起到基础设施的作用,它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具有广阔和深远的应用前景,能够便利多主体之间、多系统之间可信的互联互通。央行数字货币卡区块链作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网络应用发展方向,具有共建信用、重构价值交换的颠覆力量。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国家及各级政府重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支持鼓励各地区区块链企业的发展,成为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坚实后盾。除了国务院将区块链技术列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人民银行及工信部对区块链相关技术持续进行探讨、跟踪和落地之外,我国区块链热度最高的地区分布在北京、长三角、珠三角、西南以及香港地区,其中出台区块链政策态度比较积极的城市有北京、上海、深圳、贵阳、青岛、香港,在政务数据共享、司法管理、食品追溯、财政管理等领域已经启动区块链落地应用的有佛山、贵阳等城市,应用场景深度和范围在逐步扩大和深化,数字城市建设迎来区块链。 okex 让“数据跑腿代替人跑腿”区块链本质是分布式记账,是对于发生的每笔交易的确认和区块的生成,系统中相关节点都参与了验证、协调和同步,从而保证了各节点账本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多个节点都保存完整的区块账本,交易前的风险识别和定价可以基于共享账本以实现嵌入信用的管理,保证价值转移过程的安全信任,交易后实现快速结算并省去对账和审查环节,通过智能合约解决信任执行问题,最终实现了“无需信任的信任”。它天然支持点对点交易、私密交易、可追溯交易和智能交易,对数据确认和隐私保护具有重要作用,适合需要多方协作的规模化场景。在数字城市建设中,政务、金融和经济民生都对政府机构之间、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等信息交互的及时性、真实性、隐私性、智能性和可扩展性有更高的要求,是区块链最主要的应用场景。在数字政务领域,政府比较关注区块链在数字身份、数据共享、精准服务、穿透监管、司法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金融领域内的应用主要包括金融监管、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交易后清结算、征信等方面;经济民生类的应用主要包括食品追溯、物联网、企业注册管理、房产登记、能源交易等方面。政务的数字化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有利于实现城市管理和治理的现代化。政务数字化的重要基础是政务数据的打通和共享,我国政府的组织结构可以划分为纵向“条”部门和横向“块”部门,基于此,政府数据也可划分为条数据与块数据。条数据是指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之间上下贯通呈链条状串联起来的数据,在管理上强调的是政令的上下一致和畅通;块数据是指每一级地方政府内部按照管理内容划分的不同部门或机构,部门内部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的涉及人、事、物各类数据的总和,在管理上强调的是一级政府的独立与完整。传统政府机构间的数据资源共享的传统方式是通过接口的模式进行数据传输、共享,在数据确权、可审计性、灵活性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缺点。为实现让“数据跑腿代替人跑腿”,政府基础信息协同共享需要打破条块分割的信息壁垒,实现条块协作、配合,条块数据信息在条块部门之间有效地协同共享。基于区块链的政府基础信息协同共享模式兼顾了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和点对点信息共享两种模式的优点,既可以在多个部门之间实现点对点形式的信息共享交换,又实现了分布式和去信任,同时又能做到备份,实现一次共享、多次使用、共享行为和共享结果可追溯管理,这样就大大改变了信息共享的范围和效率,适用于复杂网络关系的多部门实时数据共享成为现实。基于此,企业的各类证照申领、数据报送、补贴申请等都将以数字化、线上化的方式呈现,公民的各类证明的开立和办理都将更加智能和及时,企业、公民数字化身份的管理越来越重要。产融结合变了金融的数字化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利于支持金融场景化导入实体经济,更好地赋能和支持经济运行。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落地应用可以分成三个层面:第一是监管层面或者合规层面;第二是金融机构自身的业务组织和运营层面;第三是金融服务层面。在监管层面,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金融可视化监管,数据可查可验可追溯,实现全方位穿透式监管和多部门协同监管;在合规层面,欧洲的一些银行已经开始尝试把监管条款写入智能合约,让业务运行自动符合相关条件,自动检查、自动更正,通过区块链降低监管合规成本。在金融机构的业务组织和运营层面,典型代表分别是交易后的清算结算和kyc(即充分了解你的客户)认证。在金融服务层面,现阶段重点关注的是供应链金融业务,在资产生成过程中将金融嵌入进去,依靠区块链技术的一些共享机制和私密交易机制,及时进行相关信息的透明化和隐私化,切实支撑供应链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开展。中小企业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压力及账期延长的困境,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有市场空间大、生态丰富、需求迫切、敢先行先试、容易复制等先天性优势。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单一企业间的竞争正在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转化,同一供应链内部各方相互依存程度加深。对供应链上大量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难、融资贵,亟需普惠金融。在供应链金融中,链上大量中小企业手握订单,但低成本贷款很难落实到这些有实际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手中,规模化开展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有普惠金融的性质,中小企业可以及时盘活应收账款,转化为销售收入,减轻资金周转压力,增强资产流动性,改善报表。对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来说,有大量的低成本银行闲置授信,盘活这些资源是互惠互利的双赢结果。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面临着中小企业服务硬指标考核,迫切希望寻求新突破口。由于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级别低、固定资产等抵押担保品少、经营管理不善、财务信息不透明等原因,加之当前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很难低成本解决贸易背景真实性核验的问题,并且企业数据隐私保护不到位、融资成本高和融资时间长依旧较难破题,供应链金融难以呈现爆发式增长,最终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时间长、成本高。供应链金融场景中的关键需求是如何存证供应链的关键信息、如何确保可信资质的评估、如何保障交易各方的权益、供应链的上下游核心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如何建立互信,降低融资成本。如果供应链金融还是传统的方式——范围局限于与核心企业发生业务往来的上下游,银行直接一次性放款的方式,它的模式和逻辑基本上和传统的解决方案也差不多,那么区块链技术对它的赋能也非常有限。区块链支持的供应链金融,有利于上下游企业价值链的形成和稳定,是“三链合一”的共赢结果。供应链贸易背景真实性核验在于分布式方式,交易双方同时确认合同、单证、信息的真实性,合同、票证和支付多流进行交叉验证和比对,解决信息不对称、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问题,金融机构核验成本低、风险可控;供应链各方贸易信息在本地存储,密文上链,未交付给第三方,支持点对点信息传输,可以很好地保护参与企业的商业隐私,同时通过有效支持贸易信息在链上的一致性和真实性对比、核验,为金融服务的无缝导入提供途径和方式;供应链上基于应收、应付账款等关系形成电子支付凭证,可以沿着核心企业信用向供应链上下游传递,区块链保证它作为支付凭证不被随意创设、双花,并且可以拆分、转让、贴现,大大降低中小融资成本、节省融资时间。银行等机构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识别和发现潜在客户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相较于以前依赖定期财务报表的客户发掘和管理模式,面向企业端的场景金融服务成为可能,城市建设中产融结合方式和能力在发生深刻变化。让食品安全有“链”可查食品追溯体系应对公民是可知、可感和可获得的,是基于区块链的可信、安全、便捷的数字城市建设的一个直接的体现。食品溯源平台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为参与食品追溯的企业提供开放式、交互式、分布式的技术服务平台,更好地实现“政府监管、市场自律、消费者监督”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将食品流转链条中各环节参与主体及主要流程信息通过数字签名记录在不可篡改的区块链上,参与者可以清楚地看到食品从生产到客户的相关完整信息,包括产地、出场日期、物流、检验等,以透明可感的方式在区块链追溯平台实现传递和交叉验证,逐步构建食品“来源可追溯、流向可查证、生产可记录、责任可追究”的安全、透明网络,赋能监管,传递品牌价值,让老百姓真正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顺心。对于生产者来说,食品溯源平台接入监管部门与各市场主体,食品从生产到销售每一个环节的生产者或经营者都要建立信息记录、保存和传递程序,不同环节之间信息记录人、记录时间、记录地点、记录内容的一致性、连贯性得到交叉验证,追溯义务在不同生产经营主体之间得到履行,既鼓励了文明守法经营主体的市场热情,也提高了违规经营的操作成本,另外,通过追溯对企业的品牌及美誉度都有很好的提升。